不肯下跌的市场

成都谊恒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2019-04-21 本文章95阅读

本周适逢国内宏观数据发布的窗口期,市场波动有所加大,但堪称完美的金融经济数据依然推升了指数的总体上扬。其中,银行保险板块表现突出,带动蓝筹指数的反弹,上证50指数周涨4.17%,居于各类指数之首,上证综指和创业板指数分别涨2.58%和1.18%。尽管最终结果不错,但市场盘中运行并不平坦,周一先是受金融数据提振大幅冲高后回落至收跌,周二早盘惯性下跌后很快迎来强力拉升,其后两个交易日维持高位震荡,周五最终以近1%的涨幅打破了“419魔咒”。


继超预期的金融数据之后,本周又一波大超预期的经济数据来袭,包括GDP增速、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及社零销售增速等在内的数据出现全面性好转。这对于看菜吃饭的基本面投资者来说显然是一个决定上车的契机,而对于部分已有相当丰厚回报的投资者而言则可谓是个较好的落袋为安的良机,因而分歧和波动不可避免,任何决定也都无可厚非。那么,经济真的稳住了吗,1季度的增长势头能否延续呢?我们认为,仅就一个季度而言,观测期短了一点,不过去年底的悲观预期还是会得到较大程度的修正,毕竟这再度证明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以及政府逆周期调节的有效性,大可不必对经济出现失速下滑报以极度悲观的心态。但同时,需要冷静的是,眼前的企稳依然是房地产及基建充当了支柱,这就相当于政府的逆周期调节更像是对经济肌体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其出发点并非以大水漫灌的方式拉动GDP走传统增长的老路,保增长的目的更多是防止经济增速跌落合理区间会对就业有大的伤害,而从长趋势来看中国经济中枢的下滑是不可逆转的,这是一般规律。


在经济数据好转的同时,市场也开始逐步对政策面是否会边际收紧有所担忧。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所传达的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政策微调的可能性,其中重新提及“结构性去杠杆”与“房住不炒”势必对市场对政策的预期产生进一步的影响,未来经济面表现及政策预期的此消彼长未来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市场自4月以来反弹幅度近5%,目前来看基本脱离了3月份的震荡区间,大盘指数自市场底部以来涨幅超过30%,已经处于反弹以来新的高度,那么从其他几个维度来看市场究竟处于何种阶段,我们在此进行简单梳理。首先,政策底是先于市场底而最先得到确认的,且力度颇大,对市场前期走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鉴于当前数据表明经济已有企稳迹象,且通胀回升,资产价格较快上涨,宏观杠杆率抬头,这可能对未来政策继续加码有所掣肘,因而政策也即将进入正常微调状态。不过是否就此开始大幅度转向,我们认为可能性不大,这一部分应该结合后续的经济数据来看,经济不能过热但绝对不能过冷,区间的相机决策是政策运行的主基调。其次,估值底已经走出较远,今年市场的反弹完全归结于是估值的推升,而现在已经从低估走向合理阶段,虽还谈不上贵,但也谈不上便宜。年初的时候,大部分行业卖方研究员推荐行业理由均有估值底部的理由,但现在也鲜见这一描述了,这也代表了市场对现今整体估值不再便宜的普遍看法。其三,经济底初现端倪,尤其是3月份的数据大幅超预期,部分奠定了全年经济阶段性企稳的基础,但后续数据的表现是否一直亮眼只能边走边看。最后,业绩底尚在路上,随着经济的逐步企稳,减税降费措施的逐步落地,与基建地产关联度较大的行业及部分受益政策面支持的行业上市公司业绩有望率先修复或反弹,但实质性好转还有待时日。


在我们锚定了市场所处阶段后,接下来的问题是市场在估值驱动下的推升下已有不小的涨幅,但能否就此认定估值接下来就没有多少提升空间了呢,也即在业绩筑底前市场就没有上涨空间了吗?我们觉得也很难得出这一判断。一方面,合理估值的弹性区间本身就是很大的,它综合反映了市场流动性和风险偏好与预期,随着多个方面因素的动态变化而形成的合力,并非一个恒定不变的数值,我们仅能根据历史的均衡值对其建立一个粗略的判断框架。另一方面,正常一轮市场行情的演绎中总是会有从估值合理到估值偏高的一段,通俗来讲就是资产泡沫化的一段,基本取决于市场情绪,而这一段的空间将更大且难以提前预判。因此,我们暂时能对当下市场作出的判断是,最为确定的估值抬升和性价比最大的一段反弹已告一段落,轰轰烈烈的大牛市基础或许还不具备,但当前的市场已显示其不可小觑的力度,不排除市场有进一步超预期表现的可能。


另外还需关注的是,随着权益指数的反弹,利率债则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告别了前期股债双牛的局面,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本周一度触及了一年来新高3.50%,而且从转债市场表现尤其是新债首日上市表现来看整体估值也相比前期有明显下降。因此,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股与债的性价比正在发生着转向,与我们去年底作出股强债弱判断时的格局有了明显不同。


鉴于此,我们认为接下来应更多以当下为中心来考虑操作的策略,并根据账户风格进行差异化选择,对于偏进取型或相对收益类的账户可继续采取跟随策略,在情绪偏强及基本面好转预期强化的市场中更多获取β收益,同时利用情绪波动在期货跨期套利及期权卖方策略中进行指数增强,而偏稳健型或绝对收益类账户则可根据预期收益率情况以防为主,比如逐步加大对利率债的配置力度、适当调整股债比例也是接下来一个不错的选择。